疫情中的选举
文:黄汉伟
新冠疫情在汉语而言是个新的字眼。不只新冠是个新的症状,疫情这两个字也是新名词。以往,人们称大型且具有传染力及在广大区域传染人的流行病为“瘟疫”。这“瘟疫”两个字是负面的,可能政治不正确,连带考验政府管制能力。因此,大中华世界改口称为“疫情”。
新冠疫情的确重创世界各国的政治与经济。政治与经济根本是连体婴,唇齿相依。在英国,英格兰银行发布货币政策报告里预测英国经济前景惨淡。报告提到新冠疫情可能将英国经济推向300年来最快和最深的衰退。
在美国,新冠死亡数据已达12.3万人,超越了美兵在百年前世界一战的死亡数据。在美国近代历史中,新冠在单一历史事件的死亡数据中排名第三,继排名笫一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(67.5万)及排名第二的世界二战(40.5万)之后。新冠死亡数据已超越了一战、韩战、越战、珍珠港之役、海湾战争的美兵死亡数据。
近期在美国发生的社会动荡,不只是警察打死黑人个案如此简单,而是社会对于政府管理能力的集体呐喊。
南韩成为全球第一个国家在新冠疫情期间举行全国大选的国家。由文在寅总统领导的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抗疫有功,赢得国会过半议席,重新执政。
在亚洲的另一端,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宣布解散国会,并定下2020年7月10日为国会选举日。这是继上一次大选后的4年10个月。新加坡政府推出一千亿新元经济振兴配套,动用储备金,没向外举债。我上网听了总理李显龙《保障新加坡未来》系列的演讲。李总理用上了大量成语:“风雨同舟”,“逆流而上”,“越挫越勇”来激励新加坡人如何应对这个充满变革的艰难时期。李总理亦说今后的世界不再那么繁劳,或许有更多纷争。
说到纷争,确实有迹可寻。中印边境两军的冲突,北韩炸掉两韩统一办公室,美国各地的大规模示威是这个不确定时代的时代印记。
在疫情时期选举可能只是面对一个单一议题,验收抗疫成效及收割经济配套的一时效果。在疫情过后半年到两年才选举,可能得面对经济危机,失业率偏高的残酷事实。
所以韩国及新加坡执政党的算计是疫情中或之后即刻大选,以收割成效。当然美国特郎普总统无法自定总统选举日期,已有法定今年11月3日的美国总统及众参议院选举。
马来西亚国州议会刚在2018年5月9日举行大选,砂拉越州议会除外。任期5年的国州议会连一半任期都还未及,就有执政的国盟传出风声要进行大选。
我们无法预见政局的发展,但是疫情中或疫情后的大选绝不是大马国民所愿意见到的。